本實用新型涉及交通軌道制造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適于側接觸的導電軌。
背景技術:
相關技術中的復合導電軌通常包括鋁軌主體和不銹鋼帶,其中,鋁軌主體的寬度往往小于鋁軌主體的高度,從而造成導電軌的橫向剛度大于縱向剛度,進而使得將導電軌應用于側接觸時受到限制,例如當線路曲率半徑較小時往往需要對導電軌進行預彎,甚至無法適用,而且,對導電軌進行預彎處理也給現場安裝造成不便,另外,由于縱向剛度較小,使得導電軌應用于側接觸時所用的絕緣支撐的間距較小,進而導致所需絕緣支撐數量增多,安裝費用增加。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上述技術問題之一。
為此,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適于側接觸的導電軌,該導電軌的結構簡單、載流量大、直流電阻小,并且橫向剛度小、縱向剛度大,從而簡化安裝過程、增大適用范圍。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適于側接觸的導電軌,包括導軌本體,所述導軌本體的截面大致形成為工字型,所述導軌本體包括上橫梁、下橫梁和縱梁,所述縱梁的上端與所述上橫梁的中部相連,所述縱梁的下端與所述下橫梁的中部相連,所述下橫梁的寬度大于所述上橫梁的寬度,所述導軌本體的橫向寬度大于縱向高度,所述導軌本體為一體成型的鋁合金件;耐磨覆蓋層,所述耐磨覆蓋層形成為導電層,所述耐磨覆蓋層設在所述上橫梁上且至少包覆所述上橫梁的上表面。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適于側接觸的導電軌,通過將導軌本體的橫向寬度設置為大于導軌本體的縱向高度,可以使得導電軌的軌高降低、軌腰增厚,從而在保證載流量的前提下使得導電軌的橫向剛度小于縱向剛度,進而使得導電軌在不進行預彎的情況下增大導電軌對最小曲率半徑路段的適用范圍,同時,也可以簡化安裝工藝、節約成本。因此,該導電軌的結構簡單、制造及安裝方便、可以適用于側接觸式安裝。
另外,根據本實用新型的適于側接觸的導電軌,還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術特征: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所述下橫梁的寬度為100~110mm,所述導軌本體的縱向高度為50~60mm。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所述耐磨覆蓋層包括兩個相對設置的J形不銹鋼帶,兩個所述不銹鋼帶的彎折端分別卡設在所述上橫梁的兩端,兩個所述不銹鋼帶的相對的一端互相焊接相連。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兩個所述不銹鋼帶相對于所述導軌本體的中心軸線對稱設置。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所述上橫梁的上表面的中部設有向下凹陷的焊接槽。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所述焊接槽形成為等腰梯形槽,所述焊接槽的槽深0.4~0.6mm,所述焊接槽的槽底寬為7~9mm。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所述上橫梁的上表面中位于所述焊接槽兩側的部分分別形成為向外向下傾斜延伸的斜面,所述斜面相對于水平方向形成的夾角角度為1.75~1.85°。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所述不銹鋼帶的下表面貼合所述斜面。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所述上橫梁的兩端的端面上分別形成有圓弧面,所述圓弧面的圓弧半徑為6~6.5mm,所述圓弧面對應的圓心角不小于160°。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所述不銹鋼帶的彎折端的內表面與外表面形成為同心圓弧面,所述彎折端的內表面的圓弧半徑大于所述上橫梁兩端的所述圓弧面的圓弧半徑,所述彎折端的圓弧所對應的圓心角不小于150°。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所述彎折端的內表面與自由端端面形成有內端圓角,所述內端圓角為R0.5~R1,所述彎折端的外表面與自由端端面形成有外端圓角,所述外端圓角為R2.5~R3。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所述上橫梁兩端的所述圓弧面下方分別設有向外突出的突棱。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兩個所述不銹鋼帶的相對的一面分別設有導電膏。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兩個所述不銹鋼帶相對的一面之間通過焊接形成不銹鋼焊縫。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所述不銹鋼焊縫的寬度為1.5~2mm。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兩個所述不銹鋼帶焊接后在焊接位置形成有向兩個所述不銹鋼帶的上表面延伸的矩形槽,所述矩形槽的寬度為14~15mm,深度為0.3~0.5mm。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所述耐磨覆蓋層形成為包覆在所述上橫梁的上表面上的C字形,所述上橫梁的兩端分別設有焊接槽,所述焊接槽內設有連接片,所述連接片與所述耐磨覆蓋層焊接相連。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所述焊接槽大致形成為C字形,所述連接片形成為弧形不銹鋼帶。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所述焊接槽大致形成為直線型槽,所述連接片形成為矩形不銹鋼帶。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所述上橫梁的下表面和所述下橫梁的上表面分別形成為相對于水平面傾斜延伸的斜面,位于所述縱梁同一側的所述上橫梁的下表面與所述下橫梁的上表面之間的假想延長線所限定出的夾角角度為10~14°。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位于所述縱梁同一側的所述上橫梁的下表面從所述縱梁向外向上傾斜延伸,所述下橫梁的上表面從所述縱梁向外向下傾斜延伸。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所述上橫梁的下表面相對于水平方向傾斜延伸的角度為5~7°,所述下橫梁的上表面相對于水平方向傾斜延伸的角度為5~7°。
本實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優點將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給出,部分將從下面的描述中變得明顯,或通過本實用新型的實踐了解到。
附圖說明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優點從結合下面附圖對實施例的描述中將變得明顯和容易理解,其中:
圖1是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適于側接觸的導電軌的導軌本體和耐磨覆蓋層未焊接前的示意圖;
圖2是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適于側接觸的導電軌的復合示意圖;
圖3是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適于側接觸的導電軌的導軌本體的示意圖;
圖4是圖3中所示A部的放大圖;
圖5是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適于側接觸的導電軌的J形不銹鋼帶的示意圖;
圖6是根據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適于側接觸的導電軌的剖視圖;
圖7是圖6中所示B部的放大圖;
圖8是根據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的適于側接觸的導電軌的剖視圖;
圖9是根據本實用新型又一實施例的適于側接觸的導電軌的剖視圖。
附圖標記:
100:導電軌;
10:導軌本體;
11:上橫梁;111:圓弧面;112:突棱;113:端部焊接槽;
12:縱梁;13:下橫梁;14:焊接槽;
20:耐磨覆蓋層;21:J形不銹鋼帶;
211:彎折端;212:內端圓角;213:外端圓角;214:不銹鋼焊縫;
215:矩形槽
30:連接片;
200:輥輪。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所述實施例的示例在附圖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終相同或類似的標號表示相同或類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類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過參考附圖描述的實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而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相關技術中的復合導電軌通常包括鋁軌主體和不銹鋼帶,其中,鋁軌主體的寬度往往小于鋁軌主體的高度,從而造成導電軌的橫向剛度大于縱向剛度,由于其橫向剛度大,故當其應用于側接觸,并且在線路曲率半徑小于100m時需要對導電軌進行預彎,從而使得現場安裝較為不便,并且由于其縱向剛度小,故其用于側接觸時所用絕緣支撐的間距較小,從而導致所需絕緣支撐的數量多造成安裝費用的增加。綜上,此種導電軌并不適用于側接觸式受流,尤其不適用于有多條曲率半徑小于50m的小曲線的線路。而跨坐式單軌的顯著特點之一就是擁有很好的曲線通過能力,其可通過的最小曲率半徑可達45m,故其走行線路經常會有曲率半徑小于50m的小曲線段,因而這種導電軌并不適用于跨坐式單軌側接觸式受流。
為此,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適于側接觸的導電軌,該導電軌的結構簡單、載流量大、直流電阻小,并且橫向剛度小、縱向剛度大,從而簡化安裝過程、增大適用范圍。
下面結合附圖1至圖9具體描述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適于側接觸的導電軌100。
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適于側接觸的導電軌100包括導軌本體10和耐磨覆蓋層20,具體而言,導軌本體10的截面大致形成為工字型,導軌本體10包括上橫梁11、下橫梁13和縱梁12,縱梁12的上端與上橫梁11的中部相連,縱梁12的下端與下橫梁13的中部相連,下橫梁13的寬度大于上橫梁11的寬度,導軌本體10的橫向寬度大于縱向高度,導軌本體10為一體成型的鋁合金件,耐磨覆蓋層20形成為導電層,耐磨覆蓋層20設在上橫梁11上且至少包覆上橫梁11的上表面。
換言之,該適于側接觸的導電軌100主要由導軌本體10和耐磨覆蓋層20組成。導軌本體10的截面大致形成為工字型,導軌本體10主要由上橫梁11、下橫梁13和縱梁12組成,縱梁12的上端、下端分別與上橫梁11的中部、下橫梁13的中部相連,從而使得上橫梁11、下橫梁13通過縱梁12相互連接形成整體結構,即導軌本體10可以采用鋁合金材料,通過一定的成型工藝一體加工而成,將導軌本體10設置為一體成型的鋁合金件,既可以使得上橫梁11、縱梁12與下橫梁13成為一個整體結構,三者之間沒有連接縫隙,增強整體強度和穩定性,方便組裝,延長使用壽命,降低導電軌100的生產成本,又可以利用鋁合金的高導電性能以及較好的加工性能,可以保證導電軌100的電力輸送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進一步地,上橫梁11、下橫梁13分別沿寬度方向(如圖6所示左右方向)延伸,且上橫梁11的寬度小于下橫梁13的寬度,從而保證下橫梁13對導電軌100支撐穩定性。導軌本體10的橫向寬度大于縱向高度(即導軌本體10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長度),從而在保證載流量的同時,使得導電軌100的橫向剛度小于導電軌100的縱向剛度,進而使得導電軌100可以在不進行預彎的情況下適用于曲率半徑較小的小曲線段路段,而且,減少預彎工序,也可以使得安裝過程更加便利,同時,由于縱向剛度的增大,可以減少進行側接觸安裝時所需的絕緣支撐(未示出)的數量,進而減少安裝費用、節約成本。
此外,耐磨覆蓋層20設在上橫梁11的上端并且形成為導電層,從而保證導電軌100的高導電性能,且耐磨覆蓋層20至少一部分包覆在上橫梁11的上表面,例如,如圖6所示,在本實施例中,耐磨覆蓋層20完全包覆上橫梁11的上表面,從而利用耐磨覆蓋層20的耐磨特性,在保證載流的同時,減少軌道車輛在運行時對導電軌100表面的磨損,延長導電軌100的使用壽命,進而降低導電軌100的制造和維護成本。
由此,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適于側接觸的導電軌100,通過將導軌本體10的橫向寬度設置為大于導軌本體10的縱向高度,可以使得導電軌100的軌高降低、軌腰增厚,從而在保證載流量的前提下、使得導電軌100的橫向剛度小于縱向剛度,進而使得導電軌100在不進行預彎的情況下增大導電軌100對最小曲率半徑路段的適用范圍,同時,也可以簡化安裝工藝、節約成本。因此,該導電軌100的結構簡單、制造及安裝方便、可以適用于側接觸式安裝。
可選地,下橫梁13的寬度為100~110mm,導軌本體10的縱向高度為50~60mm。例如,下橫梁13的寬度可以是100mm、105mm或110mm等,而導軌本體10的縱向高度可以是50mm、55mm或60mm等,從而使得導軌本體10的縱向高度小于下橫梁13的寬度,進而使得導電軌100的縱向剛度大于導電軌100的橫向剛度,從而有效地簡化導電軌100的安裝工序,減少預彎工序,而且,由于縱向剛度的增大,可以減少進行側接觸安裝時所需的絕緣支撐(未示出)的數量,進而減少安裝費用、節約成本,另外,相較于傳統的復合導電軌100,可以適用于具有相對較小的曲率半徑的小曲線段線路的側接觸式受流。
可選地,耐磨覆蓋層20包括兩個相對設置的J形不銹鋼帶21,兩個不銹鋼帶的彎折端211分別卡設在上橫梁11的兩端,兩個不銹鋼帶的相對的一端互相焊接相連。
具體地,如圖1、圖4、圖5和圖6所示,耐磨覆蓋層20主要由兩個不銹鋼帶21組成,不銹鋼帶21的截面大致形成為J形(如圖5所示形狀),具體地,每個J形不銹鋼帶21沿上橫梁11的表面輪廓延伸,每個J形不銹鋼帶21的至少一部分覆蓋在上橫梁11的頂部的表面且沿上橫梁11的上表面輪廓延伸,每個J形不銹鋼帶21的至少一部分向下彎折以覆蓋在上橫梁11的側部的表面,且兩部分圓弧過渡,兩個J形不銹鋼帶21沿上橫梁11的寬度方向(如圖1和圖6所示左右方向)相對設置,同時,兩個J形不銹鋼帶21的彎折端211分別卡設在上橫梁11的左端和右端,兩個J形不銹鋼帶21背向彎折端211的一側相互焊接連接,從而利用兩個J形不銹鋼帶21包覆導軌本體10的上端面,進而利用不銹鋼件的耐磨特性,減少軌道車輛在運行時對導電軌100表面的磨損,增大導電軌100的使用壽命、進而降低制造和維護成本。
有利地,兩個不銹鋼帶相對于導軌本體10的中心軸線對稱設置。
參照圖6,兩個不銹鋼帶相對于導軌本體10的中心軸線對稱設置,從而使得兩個不銹鋼帶與導軌本體10結構焊接成型后整體結構穩定、力學性能均衡,保證連接可靠性。
其中,上橫梁11的上表面的中部設有向下凹陷的焊接槽14。
具體地,如圖3和圖4所示,上橫梁11的上表面中部設有沿豎直方向向下凹陷的焊接槽14,并且焊接槽14鄰近兩個J形不銹鋼帶21焊縫部位,從而使得在焊接時,利用焊接槽14可以容納焊接時多余的焊料,使得焊縫的高度大于被對接J形不銹鋼帶21的厚度,從而既保證了上橫梁11與兩個J形不銹鋼帶21的焊接強度,又可以在不銹鋼帶上形成一條嵌入鋁軌的縱向筋條,使得不銹鋼帶和導軌本體10的結合更緊密。
可選地,焊接槽14形成為等腰梯形槽,焊接槽14的槽深0.4~0.6mm,焊接槽14的槽底寬為7~9mm。通過將焊接槽14設置為等腰梯形既可以保證焊接成型后的適于側接觸的導電軌100的結構強度穩定、力學性能均衡,另外,等腰梯形槽也便于加工成型,可以簡化加工工藝、降低適于側接觸的導電軌100的制造成本,而焊接槽14的槽深可以是0.4mm、0.5mm或0.6mm等,焊接槽14的槽底寬度可以是7mm、8mm或9mm等。
如圖4所示,在本實施例中,梯形槽深度為0.5mm,槽底寬為8mm,槽頂寬為12mm,從而在保證導軌本體10的強度的同時,簡化焊接槽14的加工工序,增強不銹鋼帶與導軌本體10之間的連接強度。
其中,上橫梁11的上表面中的位于焊接槽14兩側的部分分別形成為向外向下傾斜延伸的斜面,斜面相對于水平方向形成的夾角角度為1.75°~1.85°。
也就是說,上橫梁11的上表面中位于焊接槽14兩側的部分分別形成為斜面,并且位于焊接槽14左側的斜面沿中部向左下延伸、位于焊接槽14右側的斜面沿中部向右下延伸,并且,斜面相對于水平方向形成的夾角角度為1.75°~1.85°,例如,斜面相對于水平方向形成的夾角角度可以是1.75°,也可以是1.8°或者1.85°等,從而使得上橫梁11上表面與不銹鋼帶之間充分貼合,并且使得兩個不銹鋼帶之間的焊縫在冷卻過程中的焊接熱應力能夠封閉在水平方向和豎直方向形成分量,從而使得不銹鋼帶能夠進一步抱緊導軌本體10,進而使得不銹鋼帶和導軌本體10在焊縫冷卻完成后貼合更加緊密。
其中,不銹鋼帶的下表面貼合斜面。參照圖6,不銹鋼帶的下表面與導軌本體10的上端面表面(即斜面)相貼合,從而有效地減小二者之間的過渡電阻,保證電力輸送的效率。
優選地,上橫梁11的兩端的端面上分別形成有圓弧面111,圓弧面111的圓弧半徑為6mm~6.5mm,圓弧面111對應的圓心角不小于160°。
具體地,如圖3和圖6所示,上橫梁11的兩端(即左端和右端)上分別形成有圓弧面111,圓弧面111的圓弧半徑為6mm~6.5mm,圓弧面111對應的圓心角不小于160°,例如,上橫梁11的兩端的圓弧面111的圓弧半徑可以是6mm,也可以是6.5mm,上橫梁11的兩端的圓弧面111對應的圓心角可以是160°、165°或170°,從而利用圓弧面111與J形不銹鋼帶21的彎折端211相互配合,使得不銹鋼帶能夠包覆導軌本體10上端面,減少軌道車輛在運行時對導電軌100表面的磨損,增大導電軌100的使用壽命、進而降低制造和維護成本。
其中,不銹鋼帶的彎折端211的內表面與外表面形成為同心圓弧面111,彎折端211的內表面的圓弧半徑大于上橫梁11兩端的圓弧面111的圓弧半徑,彎折端211的圓弧所對應的圓心角不小于150°。
具體地,如圖3和圖5所示,不銹鋼帶的彎折端211的內表面與外表面形成為同心圓弧面111,彎折端211的內表面的圓弧半徑大于上橫梁11兩端的圓弧面111的圓弧半徑,從而使得J形不銹鋼帶21和導軌本體10在進行復合之間具有一定的縫隙,以將J形不銹鋼帶21與導軌本體10進行裝配,便于進行二者之間的壓緊復合連接。
可選地,通過將彎折端211的圓弧對應的圓心角設置為大于或等于150°,例如,圓心角可以是150°、也可以是160°,從而保證復核后J形不銹鋼帶21可以牢固地貼合導軌本體10的圓弧面111。
其中,彎折端211的內表面與自由端端面形成有內端圓角212,內端圓角212為R0.5~R1,彎折端211的外表面與自由端端面形成有外端圓角213,外端圓角213為R2.5~R3。
具體地,彎折端211的內表面與自由端端面形成內端圓角212,內端圓角212為0.5mm~1mm,例如,內端圓角212的半徑可以是0.5mm,也可以是1mm,從而避免J形不銹鋼帶21劃傷導軌本體10的上橫梁11兩端的圓弧面111。同時,彎折端211的外表面與自由端端面形成有外端圓角213,外端圓角213為2.5mm~3mm,例如,外端圓角213的半徑可以是2.5mm,也可以是3mm,從而避免J形不銹鋼帶21與魚尾板之間的干涉。
在本實用新型中的一些實施例中,上橫梁11兩端的圓弧面111下方分別設有向外突出的突棱112。
參照圖3,上橫梁11兩端的圓弧面111下方分別設有沿寬度方向延伸的突棱112,從而利用突棱112使得魚尾板充分與導軌本體10接觸,而且也可以增大導軌本體10的載流截面積。
具體地,在焊接前,兩個不銹鋼帶的相對的一面分別設有導電膏。在焊接前,通過在兩不銹鋼帶相對的一面以及不銹鋼帶與導軌本體10貼合面之間涂抹導電膏,從而減少焊接后不銹鋼帶與導軌本體10貼合面之間的過渡電阻。
其中,兩個不銹鋼帶相對的一面之間通過焊接形成不銹鋼焊縫214,不銹鋼焊縫214的寬度為1.5mm~2mm。具體地,如圖7所示,左側J形不銹鋼帶21的右端面與右側J形不銹鋼帶21的左端面通過焊接形成不銹鋼焊縫214,從而通過焊接連接保證兩個不銹鋼帶與導軌本體10之間的固定連接。
可選地,不銹鋼焊縫214的寬度為1.5mm~2mm。通過將不銹鋼焊縫214的寬度設置1.5mm~2mm,從而保證兩個J形不銹鋼帶21和導軌本體10之間的焊接強度,進而保證兩個J形不銹鋼帶21和導軌本體10的連接強度。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方式中,兩個不銹鋼帶焊接后在焊接位置形成有向兩個不銹鋼帶的上表面延伸的矩形槽215,矩形槽215的寬度為14mm~15mm,深度為0.3mm~0.5mm。參照圖6和圖7,兩個不銹鋼帶焊接后在焊縫高度高于鄰近焊縫的不銹鋼帶的高度,通過銑削加工銑掉焊縫余高,從而在焊縫位置形成沿不銹鋼帶的上表面延伸的矩形槽215,進而保證導電軌100與軌道車輛的裝配,矩形槽215的寬度可以是14mm、14.5mm或15mm,沿豎直方向向下凹陷的深度可以是0.3mm、0.4mm或0.5mm,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根據實際的加工設計做出適應性調整,以保證導電軌100與軌道車輛的裝配。
在本實用新型的另一些具體實施方式中,耐磨覆蓋層20形成為包覆在上橫梁11的上表面上的C字形,上橫梁11的兩端分別設有端部焊接槽113,焊接槽14內設有連接片30,連接片30與耐磨覆蓋層20焊接相連。
也就是說,耐磨覆蓋層20為一體成型件。具體地,如圖8和圖9所示,耐磨覆蓋層20的截面大致形成為C字形,C字形耐磨覆蓋層20沿上橫梁11的寬度方向延伸,且耐磨覆蓋層20包覆上橫梁11的上表面,上橫梁11的兩端(即左端和右端)分別設有端部焊接槽113,端部焊接槽113內設有連接片30,位于上橫梁11兩端的連接片30分別與耐磨覆蓋層20的兩個端面焊接連接,從而通過連接片30將耐磨覆蓋層20與導軌本體10固定連接,進而既可以保證C字形耐磨覆蓋層20與導軌本體10上端的貼合,又可以保證二者之間固定的可靠性。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焊接槽14大致形成為C字形,連接片30形成為弧形不銹鋼帶。
參照圖8,焊接槽14大致形成為C字形,連接片30形成為弧形不銹鋼帶,C字形焊接槽14的圓弧半徑與弧形不銹鋼帶的弧形半徑相對應,從而使得C字形焊接槽14與弧形不銹鋼帶的連接片30之間配合連接,保證C字形不銹鋼帶通過弧形連接片30與導軌本體10之間連接可靠性。
在本實用新型的另一些示例中,焊接槽14大致形成為直線型槽,連接片30形成為矩形不銹鋼帶。
參照圖9,焊接槽14大致形成為直線型槽,接片形成為矩形不銹鋼帶,直線型槽的尺寸與矩形不銹鋼帶的尺寸相對應,從而使得直線型槽與矩形不銹鋼帶的連接片30之間配合連接,保證C字形不銹鋼帶通過矩形連接片30與導軌本體10之間連接可靠性。
其中,上橫梁11的下表面和下橫梁13的上表面分別形成為相對于水平面傾斜延伸的斜面,位于縱梁12同一側的上橫梁11的下表面與下橫梁13的上表面之間的假想延長線所限定出的夾角角度為10°~14°。
參照圖3,上橫梁11的下表面形成為沿水平面切斜延伸的斜面,且下橫梁13的上表面也形成為沿水平面切斜延伸的斜面,從而便于魚尾板與導軌本體10的配合安裝,此外,位于縱梁12同一側(如左側)的上橫梁11的下表面的假想延長線與下橫梁13的上表面的假象延長線之間的夾角角度為10°~14°,例如,二者的假象延長線之間的夾角角度可以是10°、12°或者14°,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根據與其配合的魚尾板的尺寸和形狀做出適應性調整。
其中,位于縱梁12同一側的上橫梁11的下表面從縱梁12向外向上傾斜延伸,下橫梁13的上表面從縱梁12向外向下傾斜延伸。
參照圖3,位于縱梁12左側的上橫梁11的下表面從縱梁12向左向上傾斜延伸,下橫梁13的上表面從縱梁12向左向下傾斜延伸,位于縱梁12右側的上橫梁11的下表面從縱梁12向右向上傾斜延伸,下橫梁13的上表面從縱梁12向右向下傾斜延伸,從而保證魚尾板與導軌本體10的配合安裝。
可選地,上橫梁11的下表面相對于水平方向傾斜延伸的角度為5°~7°,下橫梁13的上表面相對于水平方向傾斜延伸的角度為5°~7°。
具體地,如圖3所示,上橫梁11的下表面相對于水平方向向上傾斜延伸的角度為5°~7°,例如,上橫梁11下表面相對水平方向傾斜延伸角度可以是5°、也可以是6°或7°。下橫梁13的上表面相對于水平方向向下傾斜延伸的角度為5°~7°,例如,下橫梁13上表面相對水平方向向上傾斜延伸角度可以是5°、也可以是6°或7°。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根據實際設計需求進行調整以滿足導軌本體10與魚尾板的可裝配性。
下面結合附圖1至圖7具體描述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適于側接觸的導電軌100的復合方法。
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適于側接觸的導電軌100的復合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首先,在復合前對導軌本體的上表面用鋼刷去除氧化層,對J形不銹鋼帶的下表面采用噴砂處理以增加其和鋁軌結合面的粗糙度,提高鋼帶和鋁軌的結合度;
其次,如圖1所示,復合前先把兩段J形不銹鋼帶分別鉤放在導軌本體的上表面,此時J形不銹鋼帶和導軌本體之間存在一定的縫隙;
第三,如圖2所示,復合時,利用輥輪200分別對J形不銹鋼帶的頂面、底面以及側面同時加壓,使得J形不銹鋼帶與導軌本體緊密貼合,在保證壓緊的狀態下,利用氬氣保護預應力非穿透性焊接方式焊接兩段J形不銹鋼帶;
最后,將焊接后形成的焊縫余高銑平,從而保證導電軌在與導軌車輛的配合,減少摩擦損傷,提高使用壽命。
由此,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適于側接觸的導電軌結構簡單、制造方便且使用壽命長、適于小曲段較多的側接觸式安裝。
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適于側接觸的導電軌的其他構成以及操作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而言都是已知的,這里不再詳細描述。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中心”、“長度”、“寬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實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固定”等術語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在本說明書的描述中,參考術語“一個實施例”、“一些實施例”、“示例”、“具體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結合該實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者特點包含于本實用新型的至少一個實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說明書中,對上述術語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實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者特點可以在任何的一個或多個實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適的方式結合。
盡管上面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實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況下在本實用新型的范圍內可以對上述實施例進行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