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實用新型屬于搶險救災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水域搶險平臺渡駁跳板。
背景技術:2.水域搶險救災作業有時需要依靠大型工程機械來完成,這時,需要具有相應承載能力的水上作業平臺,而對于具有大噸位承載能力的水上作業平臺,均使用拼裝式結構,而且,這種大噸位水上作業平臺需要為大型工程機械提供適當的靠岸結構來方便工程機械轉移至作業平臺上,不能依靠岸基吊運裝置將大型工程機械吊運至平臺上。通常,業內將這種靠岸結構稱為跳板,顯然,對于大噸位的水上作業平臺,跳板也應當具有一定的承載能力。
技術實現要素:3.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水域搶險平臺渡駁跳板,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的問題。
4.本實用新型所解決的技術問題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5.一種水域搶險平臺渡駁跳板,包括甲板、圍框、對接件、尾管和支撐件,甲板、圍框和尾管形成小角度楔形的跳板結構,跳板頭部安裝對接件,跳板內部設置支撐件以保證跳板的整體強度和剛度。
6.甲板包括面板,面板與圍框和尾管合圍成跳板結構。圍框包括側板和底板,側板具有一對,位于跳板兩側,底板位于跳板底部。對接件包括單耳接頭和雙耳接頭,單耳接頭和雙耳接頭均焊接在跳板的前端,對接件用于將跳板對接在水上作業平臺的主結構上,當然,這時,單耳接頭和雙耳接頭的結構和安裝位置應當與主結構的對接結構向匹配。尾管位于跳板的尾部,由于整個跳板成小角度楔形結構,為了便于跳板的靠岸操作,尾管一面搭接面板,另一面搭接底板,形成跳板的小厚度端。支撐件包括邊梁、主梁、橫梁和豎梁,邊梁位于跳板的邊緣,對跳板的整體結構起到支撐作用,主梁具有一對,一對主梁從跳板的前端板連接至尾管處,一對主梁之間間隔焊接橫梁,主梁與側方的側板之間也焊接橫梁用于結構加強,底板內側也焊接橫梁用于結構加強。
7.進一步的,面板上均布防滑條,防止人員或機械設備在跳板上發生滑動。
8.進一步的,面板兩側前后共安裝四個吊環,吊環便于跳板的收放操作。
9.進一步的,底板的前端向上彎折,彎折部位與邊梁合圍焊接形成高度較大的前端。
10.進一步的,在支撐件的上下側之間焊接適當數量的豎梁,進一步對結構進行加強。
11.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本實用新型用于水上作業平臺的靠岸接駁,其具有小角度的楔形結構,便于對接岸邊,方便人員和機械設備轉移至水上作業平臺。
附圖說明
13.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示意圖;
14.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俯視圖;
15.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爆炸圖;
16.圖中:10.甲板,11.面板,12.防滑條,13.吊環,20.圍框,21.側板,22.底板,30.對接件,31.單耳接頭,32.雙耳接頭,40.尾管,50.支撐件,51.邊梁,52.主梁,53.橫梁,54.豎梁。
具體實施方式
17.為了便于理解本實用新型,下面將參照相關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圖中給出了本實用新型的首選實施例。但是,本實用新型可以以許多不同的形式來實現,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實施例。相反地,提供這些實施例的目的是使對本實用新型的公開內容更加透徹全面。
18.參見圖1-圖3所示的水域搶險平臺渡駁跳板,包括甲板10、圍框20、對接件30、尾管40和支撐件50,甲板10、圍框20和尾管40形成小角度楔形的跳板結構,跳板頭部安裝對接件30,跳板內部設置支撐件50以保證跳板的整體強度和剛度。
19.甲板10包括面板11、防滑條12和吊環13,面板11與圍框20和尾管40合圍成跳板結構,面板11上均布防滑條12,防止人員或機械設備在跳板上發生滑動,面板11兩側前后共安裝四個吊環13,吊環13便于跳板的收放操作。
20.圍框20包括側板21和底板22,側板21具有一對,位于跳板兩側,底板22位于跳板底部,同時,底板22的前端向上彎折,彎折部位與邊梁51合圍焊接形成高度較大的前端。
21.對接件30包括單耳接頭31和雙耳接頭32,單耳接頭31和雙耳接頭32均焊接在跳板的前端,對接件30用于將跳板對接在水上作業平臺的主結構上,當然,這時,單耳接頭31和雙耳接頭32的結構和安裝位置應當與主結構的對接結構向匹配。
22.尾管40位于跳板的尾部,由于整個跳板成小角度楔形結構,為了便于跳板的靠岸操作,尾管40一面搭接面板11,另一面搭接底板22,形成跳板的小厚度端。
23.支撐件50包括邊梁51、主梁52、橫梁53和豎梁54,邊梁51位于跳板的邊緣,對跳板的整體結構起到支撐作用,主梁52具有一對,一對主梁52從跳板的前端板連接至尾管40處,一對主梁52之間間隔焊接橫梁53,主梁52與側方的側板之間也焊接橫梁53用于結構加強,當然,底板22內側也焊接橫梁53用于結構加強,同時,在支撐件50的上下側之間焊接適當數量的豎梁54,進一步對結構進行加強。
24.此外,需要說明的是,當整個跳板結構完整焊接封閉后,需要進行氣密試驗以保證整個跳板的密封性。
25.以上實施例主要說明了本實用新型的水域搶險平臺渡駁跳板。盡管只對其中有限的實施例和技術特征進行了描述,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了解,本實用新型可以在不偏離其主旨與范圍內以許多其他的形式實施。因此,所展示的實施例被視為示意性的而非限制形的,在不脫離所附權利要求所定義的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及范圍的情況下,本實用新型可能涵蓋各種修改與替換的方案。
技術特征:1.一種水域搶險平臺渡駁跳板,包括甲板(10)、圍框(20)、對接件(30)、尾管(40)和支撐件(50),其特征在于,所述甲板(10)、圍框(20)和尾管(40)形成小角度楔形的跳板結構,跳板頭部安裝對接件(30),跳板內部設置支撐件(50),甲板(10)包括面板(11),面板(11)與圍框(20)和尾管(40)合圍成跳板結構,圍框(20)包括側板(21)和底板(22),側板(21)具有一對,位于跳板兩側,底板(22)位于跳板底部,對接件(30)包括單耳接頭(31)和雙耳接頭(32),單耳接頭(31)和雙耳接頭(32)均焊接在跳板的前端,尾管(40)位于跳板的尾部,尾管(40)一面搭接面板(11),另一面搭接底板(22),支撐件(50)包括邊梁(51)、主梁(52)、橫梁(53)和豎梁(54),邊梁(51)位于跳板的邊緣,對跳板的整體結構起到支撐作用,主梁(52)具有一對,一對主梁(52)從跳板的前端板連接至尾管(40)處,一對主梁(52)之間間隔焊接橫梁(53),主梁(52)與側方的側板之間也焊接橫梁(53)用于結構加強。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域搶險平臺渡駁跳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11)上均布防滑條(12),防止人員或機械設備在跳板上發生滑動。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域搶險平臺渡駁跳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11)兩側前后共安裝四個吊環(13),吊環(13)便于跳板的收放操作。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域搶險平臺渡駁跳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22)的前端向上彎折,彎折部位與邊梁(51)合圍焊接形成高度較大的前端。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域搶險平臺渡駁跳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件(50)的上下側之間焊接適當數量的豎梁(54)。
技術總結一種水域搶險平臺渡駁跳板,屬搶險救災技術領域,包括甲板、圍框、對接件、尾管和支撐件,甲板、圍框和尾管形成小角度楔形的跳板結構,跳板頭部安裝對接件,跳板內部設置支撐件以保證跳板的整體強度和剛度。甲板包括面板,面板與圍框和尾管合圍成跳板結構。圍框包括側板和底板,側板具有一對,位于跳板兩側,底板位于跳板底部。對接件包括單耳接頭和雙耳接頭。尾管位于跳板的尾部,由于整個跳板成小角度楔形結構。支撐件包括邊梁、主梁、橫梁和豎梁,邊梁位于跳板的邊緣,對跳板的整體結構起到支撐作用,主梁具有一對,一對主梁從跳板的前端板連接至尾管處,一對主梁之間間隔焊接橫梁,主梁與側方的側板之間也焊接橫梁用于結構加強。與側方的側板之間也焊接橫梁用于結構加強。與側方的側板之間也焊接橫梁用于結構加強。
技術研發人員:張利榮 吳志剛 胡繼峰 齊建飛 王暉
受保護的技術使用者:中國安能集團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技術研發日:2021.09.28
技術公布日:202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