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實用新型涉及鋼背清洗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用于鋼背清洗的排料周轉機構。
背景技術:2.鋼背作為剎車片的重要構成部件,在剎車片生產中起到重要性作用,鋼背表面的潔凈程度直接決定了摩擦材料與鋼背之間的粘結效果,從而需要對鋼背進行清洗,鋼背清洗過程中通常需要借助周轉機構對鋼背進行周轉,而現有技術中的周轉機構在使用過程中不便于對鋼背筐和接料框內部所承載的鋼背進行卸料,從而造成使用不便的同時降低了鋼背周轉效率,鑒于此,我們提出一種用于鋼背清洗的排料周轉機構。
技術實現要素:3.為了彌補以上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用于鋼背清洗的排料周轉機構。
4.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
5.一種用于鋼背清洗的排料周轉機構,包括底板,所述底板底部的四個拐角處均設有底座,所述底座的內部活動連接有減震輪,所述底板的頂部設有外殼,所述外殼內部的前后兩側且靠近底部的位置設有對稱分布的第一u形板,兩個所述第一u形板之間滑動連接有移動板,所述移動板的上方設有接料筐,所述接料筐的上方設有漏斗,所述外殼內部的前后兩側且靠近頂部的位置設有對稱分布的第二u形板,所述第二u形板通過轉動軸與所述外殼轉動連接,兩個所述第二u形板對應側的內壁均設有第二電缸,所述第二電缸的活塞桿端部均固定連接有夾塊,所述第二u形板底部其靠近左右兩端位置均設有連接桿,所述連接桿的下端通過承載板固定連接。
6.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減震輪的頂部設有安裝板,所述安裝板通過矩形塊與所述底座滑動連接。
7.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底座的頂部內壁設有第一電缸,所述第一電缸的活塞桿端部與所述安裝板固定連接。
8.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移動板的中心位置開設有與所述接料筐活動插接的卡槽,所述接料筐的外壁設有u形掛耳。
9.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外殼的外壁安裝有伺服電機,其中一個所述轉動軸遠離所述第二u形板的一端穿過所述外殼并與所述伺服電機的輸出軸同軸連接。
10.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外殼的右側且與所述接料筐相對應位置轉動連接有側板。
11.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外殼的右側且位于所述側板的一端轉動連接有限位塊。
12.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1、本實用新型通過夾塊對鋼背筐進行夾持固定,而后使得第二u形塊轉動的同時帶動鋼背筐翻轉,以便對鋼背筐內部所承載的鋼背進行卸料,從而提高鋼背卸料的效率。
14.2、本實用新型通過在兩個第一u形板之間滑動連接的移動板帶動的接料筐進行移動,而后將接料筐從外殼內部取出,以便對接料筐內部的鋼背進行卸料,且操作簡單,便于使用。
附圖說明
15.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16.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外殼剖切后的部分結構示意圖;
17.圖3為本實用新型中底座剖切后的部分結構示意圖
18.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部分結構示意圖;
19.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部分結構示意圖拆分示意圖之一;
20.圖6為本實用新型的部分結構示意圖拆分示意圖之二。
21.圖中各個標號的意義為:
22.底板1;支撐板11;
23.底座2;第一電缸21;安裝板22;矩形塊221;減震輪23;
24.外殼3;限位塊31;柱形塊311;第一u形板32;第二u形板33;第二電缸331;夾塊3311;連接桿332;承載板3321;轉動軸333;
25.移動板4;接料筐41;卡槽42;
26.漏斗5;
27.伺服電機6;
28.側板7;弧形槽71。
具體實施方式
29.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緦嵱眯滦椭械膶嵤├?,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30.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中心”、“縱向”、“橫向”、“長度”、“寬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外”、“順時針”、“逆時針”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設備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31.請參閱圖1-6,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技術方案:
32.一種用于鋼背清洗的排料周轉機構,包括底板1,底板1底部的四個拐角處均設有底座2,底座2的內部活動連接有減震輪23,底板1的頂部設有外殼3,外殼3內部的前后兩側且靠近底部的位置設有對稱分布的第一u形板32,兩個第一u形板32之間滑動連接有移動板4,移動板4的上方設有接料筐41,接料筐41的上方設有漏斗5,外殼3內部的前后兩側且靠近頂部的位置設有對稱分布的第二u形板33,第二u形板33通過轉動軸333與外殼3轉動連接,兩個第二u形板33對應側的內壁均設有第二電缸331,第二電缸331的活塞桿端部均固定連接有夾塊3311,第二u形板33底部其靠近左右兩端位置均設有連接桿332,連接桿332的下端
通過承載板3321固定連接。
33.需要補充的是,夾塊3311的內壁設有橡膠層,通過增設橡膠層以便降低對鋼背筐表面所造成的磨損,同時增加了夾塊3311與鋼背筐之間的摩擦力,以便提高了對鋼背筐夾持的穩固性。
34.作為本實施例的優選,減震輪23的頂部設有安裝板22,安裝板22通過矩形塊221與底座2滑動連接,底座2的內壁開設有與矩形塊221滑動連接的滑槽,通過矩形塊221和滑槽的滑動連接以便對安裝板22的移動軌跡進行限制,避免安裝板22在移動過程中產生位置偏移。
35.作為本實施例的優選,底座2的頂部內壁設有第一電缸21,第一電缸21的活塞桿端部與安裝板22固定連接,便于通過第一電缸21的活塞桿帶動安裝板22進行上下移動。
36.作為本實施例的優選,移動板4的中心位置開設有與接料筐41活動插接的卡槽42,接料筐41的外壁設有u形掛耳,通過開設卡槽42便于對接料筐41的位置進行限制,進一步的,卡槽42與漏斗5的中心位置相對應,接料筐41位于卡槽42內部時,以便漏斗5內部的物料能精準的進入接料筐41內部。
37.值得說明的是,漏斗5的頂部外壁與外殼3的內壁緊密貼合并與外殼3的內壁固定連接,漏斗5的底部外徑小于接料筐41的內徑。
38.作為本實施例的優選,外殼3的外壁安裝有伺服電機6,其中一個轉動軸333遠離第二u形板33的一端穿過外殼3并與伺服電機6的輸出軸同軸連接,以便通過伺服電機6的輸出軸帶動第二u形板33等部件進行轉動,以便實現對鋼背筐的翻轉,外殼3的外壁且與伺服電機6下方相對應位置設有承重板,通過增設承重板便于對伺服電機6進行支撐,從而增加伺服電機6與外殼3之間的穩固性。
39.作為本實施例的優選,外殼3的右側且與接料筐41相對應位置轉動連接有側板7,外殼3的右側且位于側板7的一端轉動連接有限位塊31,限位塊31遠離外殼3的一端內壁設有柱形塊311,且側板7的外壁開設有與柱形塊311滑動連接的弧形槽71,外殼3的外壁也開設有與柱形塊311滑動連接的通槽,且通槽與弧形槽71內部相通,通過限位塊31和柱形塊311以及弧形槽71的配合使用便于對側板7的角度進行限制。
40.除此之外,移動板4的前后兩側且靠近左端的位置設有對稱分布的移動塊,且第一u形板32的內壁均開設有與移動塊滑動連接的移動槽,且移動槽的右端不與外部相通,避免移動板4在移動的過程中與第一u形板32分離。
41.本實用新型的用于鋼背清洗的排料周轉機構在使用時,將鋼背筐放置在承載板3321上,而后通過第二電缸331的活塞桿推動夾塊3311向鋼背筐一側移動,從而使得鋼背筐被兩個夾塊3311夾持固定,然后再通過伺服電機6的輸出軸帶動其中一個轉動軸333轉動,轉動軸333轉動的同時帶動第二u形板33進行轉動,第二u形板33轉動的過程中通過連接桿332帶動承載板3321和鋼背筐等部件進行翻轉,從而使得鋼背筐傾斜后將內部所承載的鋼背倒入漏斗5內部,而后再通過伺服電機6的輸出軸帶動其中一個轉動軸333反向轉動,從而對第二u形板33和承載板3321等部件進行復位,而后再通過第二電缸331的活塞桿拉動夾塊3311向遠離鋼背筐的一側移動,再將鋼背筐從兩個夾塊3311之間取出,然后通過第一電缸21的活塞桿推動安裝板22下移,安裝板22移動的同時矩形塊221在滑槽內部移動,而后使得減震輪23下移后,減震輪23的底部高度低于底座2的底部高度,然后推動整體裝置移動至合
適位置后,在對減震輪23進行復位,使得底座2對底板1進行支撐,然后再將限位塊31向遠離側板7的一側撥動,使得柱形塊311從弧形槽71的內部移出,然后轉動側板7,再拉動移動板4,使得移動板4帶動接料筐41進行移動,而后將接料筐41取出對其內部的鋼背進行卸料,卸料完畢后再對接料筐41等部件進行復位即可。
42.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實用新型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例,并不用來限制本實用新型,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范圍內。本實用新型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