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實用新型涉及原油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用于管道原油低溫冷輸的裝置。
背景技術:2.多年以來,為保持鋪設在寒冷地區油田地面以下的輸油管道的通暢,采用的是經鍋爐加熱水,再用兩根與輸油管并行的兩根熱水管加熱輸油管的伴溫的方法,上述裝置雖然維持了油管的通暢,但設備投入和日常消耗都比較大,要有專門的鍋爐和大量的輸水管并持續消耗燃料,近幾年來,出現了原油冷輸的方案,即把輸油管深埋在地面1.8-2m的凍層以下,借地溫輸油,撤去伴熱水管,節省設備投入和能源消耗,無疑是一種節約、環保、安全的好方法。
3.但在此種輸油方法中,油管從地上穿入地下經過凍土層一段的保溫問題,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解決好,此前,這段管道采取的是用電熱帶纏繞管道,電熱帶外加保溫層,然后將土回填。由于現有的電熱帶熱效率低,故障率高,所形成的保溫結構向泥土中散熱量大,又不易檢修,經常出現保溫失效。
技術實現要素:4.本實用新型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故障率高、能耗大缺陷,提供一種用于管道原油低溫冷輸的裝置。所述一種用于管道原油低溫冷輸的裝置具有故障率低、能耗小等特點。
5.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用于管道原油低溫冷輸的裝置,包括防護箱,所述防護箱的內腔有導管,所述防護箱頂部靠近左側處貫穿設有進油管,所述進油管的底端貫穿導管的頂部靠近左側處,所述導管的左側中心處貫穿設有轉桿,所述轉桿的左端插接在防護箱的內腔左側中心處,所述轉桿的外側邊緣靠近右端處固定連接有若干轉板,所述轉桿的外側邊緣靠近左端處套設有蝸桿,所述防護箱的內腔頂部靠近左側處固定連接有發電機,所述發電機的底部中心處貫穿設有轉軸,所述轉軸的外側邊緣中心套設有蝸輪,所述蝸輪與為相互嚙合設置,所述防護箱上設有傳動機構。
6.優選的,所述傳動機構包括貫穿防護箱的頂部靠近中心處的固定管,所述固定管的底端貫穿導管的頂部靠近中心處,所述固定管的頂部中心處貫穿設有活動桿,所述活動桿的前側靠近底端處固定連接有柱體,所述固定管的內腔開設有x形滑槽,所述柱體與x形滑槽內腔活動連接。
7.優選的,所述活動桿的底端固定連接有傳動桿,所述傳動桿的底端貫穿固定管的內腔底部中心處,并插接在導管的內腔底部靠近中心處,所述傳動桿的外側邊緣固定連接有若干攪拌桿。
8.優選的,所述傳動桿的外側邊緣靠近頂端處套設有復位彈簧,所述復位彈簧的頂端與活動桿的底端固定連接,所述活動桿的底端與固定管的內腔底部固定連接。
9.優選的,所述防護箱的頂部靠近右端處貫穿設有豎桿,所述豎桿的底端貫穿導管
的頂部靠近右側處,所述豎桿和活動桿的頂部均固定連接有踏板。
10.優選的,所述豎桿的外側邊緣靠近中心處套設有限位板,所述豎桿的外側邊緣靠近中心處套設有緩沖彈簧,所述緩沖彈簧的頂端與限位板的底部固定連接,所述緩沖彈簧的底端與導管的頂部固定連接。
11.優選的,所述豎桿的底端固定連接有活動塊,所述活動塊的前后兩側均鉸接有兩個半圓配重塊,四個所述半圓配重塊以活動塊前側為中心軸呈左右對稱設置。
12.優選的,所述進油管的外側邊緣靠近底端處套設有加熱環,所述發電機的左側固定連接有導線,所述導線的右端與加熱環的左側固定連接。
13.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1、一種用于管道原油低溫冷輸的裝置,通過導管、進油管、轉桿、轉板、蝸桿、發電機、轉軸、蝸輪、加熱環、導線等機構之間的相互配合,可實現對進油管進行發電加熱作用;
15.2、一種用于管道原油低溫冷輸的裝置,通過固定管、活動桿、柱體、復位彈簧、傳動桿、攪拌桿、豎桿、踏板、緩沖彈簧等機構之間的相互配合,可實現通過路人行走對其進行攪拌增加油的內能防止凝固。
附圖說明
16.圖1為本實用新型立體圖;
17.圖2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18.圖3為固定管內腔示意圖;
19.圖4為圖2中a處的放大圖。
20.圖中標號:1、防護箱;2、導管;3、進油管;4、轉桿;5、轉板;6、蝸桿;7、發電機;8、轉軸;9、蝸輪;10、加熱環;11、導線;12、固定管;13、活動桿;14、柱體;15、復位彈簧;16、傳動桿;17、攪拌桿;18、豎桿;19、踏板;20、限位板;21、緩沖彈簧;22、活動塊;23、半圓配重塊。
具體實施方式
21.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緦嵱眯滦椭械膶嵤├?,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22.請參閱圖1-4,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用于管道原油低溫冷輸的裝置,包括防護箱1,防護箱1的內腔有導管2,防護箱1頂部靠近左側處貫穿設有進油管3,進油管3的底端貫穿導管2的頂部靠近左側處,導管2的左側中心處貫穿設有轉桿4,轉桿4的左端插接在防護箱1的內腔左側中心處,轉桿4的外側邊緣靠近右端處固定連接有若干轉板5,轉桿4的外側邊緣靠近左端處套設有蝸桿6,防護箱1的內腔頂部靠近左側處固定連接有發電機7,發電機7的底部中心處貫穿設有轉軸8,轉軸8的外側邊緣中心套設有蝸輪9,蝸輪9與為相互嚙合設置,防護箱1上設有傳動機構,傳動機構包括貫穿防護箱1的頂部靠近中心處的固定管12,固定管12的底端貫穿導管2的頂部靠近中心處,固定管12的頂部中心處貫穿設有活動桿13,活動桿13的前側靠近底端處固定連接有柱體14,固定管12的內腔開設有x形滑槽,柱體14與x形滑槽內腔活動連接,活動桿13的底端固定連接有傳動桿16,傳動桿16的底
端貫穿固定管12的內腔底部中心處,并插接在導管2的內腔底部靠近中心處,傳動桿16的外側邊緣固定連接有若干攪拌桿17,傳動桿16的外側邊緣靠近頂端處套設有復位彈簧15,復位彈簧15的頂端與活動桿13的底端固定連接,活動桿13的底端與固定管12的內腔底部固定連接,防護箱1的頂部靠近右端處貫穿設有豎桿18,豎桿18的底端貫穿導管2的頂部靠近右側處,豎桿18和活動桿13的頂部均固定連接有踏板19,豎桿18的外側邊緣靠近中心處套設有限位板20,豎桿18的外側邊緣靠近中心處套設有緩沖彈簧21,緩沖彈簧21的頂端與限位板20的底部固定連接,緩沖彈簧21的底端與導管2的頂部固定連接,豎桿18的底端固定連接有活動塊22,活動塊22的前后兩側均鉸接有兩個半圓配重塊23,四個半圓配重塊23以活動塊22前側為中心軸呈左右對稱設置,進油管3的外側邊緣靠近底端處套設有加熱環10,發電機7的左側固定連接有導線11,導線11的右端與加熱環10的左側固定連接。
23.工作原理:本實用新型當油從進油管3進入導管2中時,帶動若干轉板5轉動,轉板5轉動帶動轉桿4轉動,轉桿4轉動通過蝸桿6帶動發電機7轉動,發電機7轉動帶動轉軸8轉動對發電機7進行發電,發電機7發電由導線11為加熱環10提供電力使得加熱環10對進油管3進行加熱,防止凝固,同時油進入導管2中,通過路人對踏板19進行踩踏,踏板19帶動活動桿13向下移動,活動桿13向下移動通過柱體14和固定管12內腔槽的配合,使得活動桿13轉動,活動桿13轉動通過傳動桿16帶動若干攪拌桿17轉動進行攪拌,增加油的內能,同時踏板19向下移動還帶動豎桿18向下移動,豎桿18向下移動帶動活動塊22向下移動,活動塊22向下移動帶動半圓配重塊23進行振動,再次增加油的內能防止凝固,其中復位彈簧15和緩沖彈簧21均起到緩沖作用。
24.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