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用于容納電氣安裝設備并用于固定到導電軌系統的適配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 用于容納電氣安裝設備并用于固定到導電軌系統的適配器。
背景技術:
已知的適配器被構造為帶有一個柱,該柱可位于導電軌系統上且其上側被構造 為容納電氣安裝設備。這種適配器具有殼體,該殼體具有側壁和形成上側且布置有L形 軌道的壁,這些L形軌道被引導為互相分開并用于容納電氣安裝設備。用于定位在導電 軌上的凹槽形成在殼體的側壁中。這種適配器在預定位置被提供有意欲接觸導電軌系統 的預定導電軌的固定布置的接觸構件。采用接觸軌形式的另一接觸構件位于殼體的上壁 的下面,并提供有延伸出殼體以連接到安裝設備的連接纜線??裳貧んw的縱向移位的支 腳用于將適配器固定在殼體內部的適當位置。這些支腳可通過延伸出殼體以接合在導電 軌下面的把手移位,該把手延伸出殼體以接合在導電軌下面,由此適配器相對于導電軌 被緊固地夾持。這種適配器僅具有單一接觸構件,該單一接觸構件被提供用于接觸導體 Li、L2、L3、N和PE中的一個,這意味著有必要提供具有以不同方式被緊固地布置以 接觸不同導體的接觸構件的適配器。
發明內容
本發明強調的問題在于提供一種在背景技術中所提及類型的適配器,其能夠被 調節以接觸各種導體。該問題根據本發明通過一種用于容納電氣安裝設備并用于固定到導電軌系統的 適配器而解決,該適配器包括殼體,該殼體由塑性材料制成并包括上殼體壁,用于裝 設電氣安裝設備的裝置被提供在該上殼體壁上;支腳,用于通過抓握固定到所述導電軌 系統;第一接觸構件,用于連接所述電氣安裝設備,該第一接觸構件至少基本在所述殼 體內延伸;以及第二接觸構件,該第二接觸構件電連接到所述第一接觸構件,用于接觸 導電軌系統的導電軌中相應的一個,其特征在于,該殼體包括引導凹槽,所述第二接觸 構件被提供為能沿所述殼體內的所述凹槽移位;所述第二接觸構件包括引導裝置和止動 裝置;并且止動凹槽被提供在所述殼體的預定止動位置,所述第二接觸構件的所述止動 裝置能夠與該止動凹槽形成接合。根據一優選實施例,該適配器被配置為所述第一接觸構件包括接觸軌,該接 觸軌在所述殼體中的所述上殼體壁下面延伸,并被提供有連接裝置。根據另一實施例,提供所述第二接觸構件包括容納殼體,所述引導裝置形成 在該容納殼體上,并且引導凹槽被提供在所述殼體的側壁的內表面上,所述第二接觸構 件能夠利用其引導裝置沿所述內表面移位。在另一實施例中,在適配器中提供所述第二接觸構件的所述容納殼體包括至 少兩個孔道,并且所述第二接觸構件的觸頭的接觸部分被布置在所述容納殼體中并至少 部分地伸出所述容納殼體。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所述適配器的特征在于,所述引導凹槽被形成為沿 所述殼體的所述側壁的所述內表面延伸的槽,并且槽部被提供在對應于所述第二接觸構 件的所述止動位置的點處并橫向延伸到所述引導凹槽,所述容納殼體的所述引導裝置能 夠滑動到該引導凹槽中,以將所述第二接觸構件定位在預定操作位置。根據另一結構,在適配器中提供所述容納殼體的一側上的所述引導裝置與所 述容納殼體的另一側上的所述引導裝置不同地形成。在所述適配器的優選結構中,所述第二接觸構件的所述止動裝置由從所述容納 殼體突出的至少一對支腳形成,并且所述止動凹槽由所述上殼體壁中的開口形成。在優選結構中,所述第二接觸構件的所述引導裝置由被裁剪出的柔性薄片形 成,在每個薄片上布置有伸出部。優選地在所述適配器中,所述止動裝置被提供有止動齒。為了改善引導,在所述適配器的結構中提供相互分離的支腳部分由所述第二 接觸構件的所述容納殼體形成,所述相互分離的支腳部分之間的間隔略大于所述第一接 觸構件的寬度,由此所述第二接觸構件相對于軌道狀第一接觸構件的引導在所述第二接 觸構件的移位期間被提供。為了插入所述第二接觸構件,采用槽的形式的平行于所述殼體的軸線延伸的所 述弓I導凹槽被提供有相對于所述弓I導凹槽垂直延伸的一對插入槽。根據本發明的適配器優選被構造為一柱式適配器,并包括塑性殼體,該殼體具 有側壁和形成上側的壁,該側壁和形成上側的壁以基本U形的形式被組裝或具有整體式 結構,沿所述側壁的所述內表面構造的引導槽優選彼此平行延伸并用于容納引導裝置, 該引導裝置被側向布 置在所述第二接觸構件的側部表面上。采用該方式,可以將所述第 二接觸構件在U形殼體內部移位,以在多個預定位置之一處相對于所述殼體接合,從而 確保預定導電軌的接觸。在殼體壁的所述內表面處,被構造為相對于所述引導凹槽垂直的引導槽形式的 至少一對相互平行的引導部分被提供,并相對于第一引導凹槽垂直地延伸,該第一引導 凹槽沿所述殼體的縱向延伸,使得所述第二接觸構件可被從外部插入所述殼體中并形成 所述殼體的下側。所述第二接觸構件包括塑性容納殼體,其容納基本U形觸頭,根據一優選實施 例,該觸頭包含螺旋彈簧,其驅使所述U形觸頭的所述接觸構件分開。所述容納殼體被 提供有孔道,使得所述U形觸頭能夠經由所述孔道電連接到所述第一接觸構件,并能夠 形成相對于相對側上的導電軌的電接觸。根據第一實施例,所述第一接觸構件采用導電軌的形式,并在所述殼體的一端 以形成基本U形連接部分的方式被彎曲,同時根據第二實施例,所述第一基本軌道狀的 接觸構件被連接到柔性連接導體,所述彎曲連接構件和柔性連接構件用于連接到安裝設備。這種一柱式適配器可通過形成在所述殼體上的聯結構件而被連接到至少一個或 多個適配器以形成適配器模塊,其中所提供的適配器模塊在使用五個這種組裝的適配器 時確保五個導體L1-L3、N、PE的接觸。為了將每個適配器固定到所述導電軌系統,根據另一實施例,提供鎖定桿,其垂直于所述適配器的縱向延伸,并在所述適配器被定位在所述導電軌系統上之后相對于 所述殼體的縱向垂直地移位,其中至少相對于一個導電軌執行鎖定。
所述適 配器的優選實施例在下文中參照附圖描述,以闡釋其他特征。在附圖 中圖1為根據一優選實施例的一柱式適配器的透視圖;圖2為根據圖1的一柱式適配器與安裝設備以及導電軌系統一起的局部剖視透視 圖;圖3為對應于圖2的圖示,其中第二接觸構件被布置為相對于圖2移位;圖4為穿過適配器模塊的縱向剖視圖,用于例示出側壁的內表面;圖5為具有處于圖2所例示的位置的第二接觸構件的適配器的細部圖,第二接觸 構件被表示為剖視圖;圖6為第二接觸構件的局部剖視圖;圖7為第二接觸構件的透視圖;圖8為根據本發明的適配器的另一改進方案的剖視圖;以及圖9為根據本發明的適配器的另一實施例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根據本發明的優選構造有一個柱的適配器的優選實施例在下文中描述。圖1為適配器的透視圖,該適配器具有塑性殼體1,塑性殼體1優選包括兩個殼 體側壁2、3和上殼體壁4。存在位于上殼體壁4上的軌道,優選地,軌道5、6以L形方 式背向彼此并用于容納安裝設備。多個支腳8、9、10、11在殼體壁2上向下延伸。因 此,側壁3被提供有支腳8’、9’、10’、11’。所有支腳從側壁2、3向下延伸,各對 支腳8、8,、9、9’、10、10’、11、11’被提供為平行于彼此且與側壁2、3的間隔一 致地彼此分隔開。支腳8至11、8,至11’用于將適配器定位在未例示在圖1中的導電 軌上。在圖1所示的優選實施例中,適配器在其一端被提供有容納支柱13,容納支柱 13從殼體1向上延伸且其朝向殼體1的側壁14包含開口,優選為狹槽形開口,未被闡釋 的觸頭23的例如彎曲的接觸部分從該開口延伸,以能夠形成與待裝設的安裝設備的電接 觸。在所示實施例中,殼體1優選向下打開或者不具有向下閉合殼體腔的下殼體 壁。因此,殼體具有基本U形截面。圖2為根據圖1的適配器的剖視圖,其中該截面沿殼體1的縱向軸線豎直截取, 使得側壁3從內部可見。圖2進一步例示出安裝設備15和導電軌16至20,導電軌可以 部分水平且部分豎直地定向。適配器通過其支腳8’、9’、10’、11’相對于導電軌16 至20固定。支腳8’、9’、10’、11’在每種情況下接合在導電軌下面。根據圖2的圖示示出第一接觸構件22,其為軌道狀形式且沿適配器的縱向延 伸,該第一接觸構件22被布置在適配器的上壁4下面且側向具有L形彎曲部分23,該L形彎曲部分23被基本布置在支柱13內部并穿過開口 14側向伸出該支柱,以能夠形成相 對于安裝設備15的電接觸。第二接觸構件25被可移位地布置在適配器內部,根據圖2,該第二接觸構件形 成導電軌16與第一接觸構件22之間的電接觸,并基本被提供在適配器內部的導電軌16 上面。第二接觸構件25具有容納殼體32,金屬觸頭以尚未描述的方式被布置在該容納殼 體內部。由圖2明顯可知,在第二接觸構件25被插入殼體1中位于本文所示位置之后, 在導電軌16與第一接觸構件22之間形成接觸,使得在導電軌16與部分23之間相對于按 照設備15存在電連接。圖2中可見的殼體對應于容納殼體32的一半,容納殼體的前部 被切除,以例示出第二接觸構件25的結構和可能的插入。圖3為類似于圖2的圖示,其中第二接觸構件25被布置在對應于導電軌18的位 置,且第二接觸構件25的容納殼體32被例示為前部被省略的截面,這允許位于第二接觸 構件25中的基本U形的觸頭25a被看到。金屬觸頭25a優選容納螺旋彈簧26,螺旋彈 簧26致使觸頭25的兩個構件被驅使分開,且由此形成第一接觸構件22與導電軌18之間 的良好電接觸。代替螺旋彈簧26,可以使用其他彈性裝置,且選擇性地,螺旋彈簧26也 可被省卻。圖3中可見的殼體側壁3在其朝內的表面被提供有凹槽或槽28,其在下文中被稱 為槽且基本沿殼體1的縱向延伸。該槽28被用作引導凹槽,如下文所述。槽28被提供 有以預定間隔從槽28 (圖3)垂直向上延伸的槽部29a、29b、29c和29d。圖4給出槽28 以及槽部29a、29b、29c和29d的細節。槽部29a至29d被提供在沿殼體1特別是沿殼體壁2和3的預定位置,使得第二 接觸構件25能夠緊固地接合在殼體1中在預定位置,也就是,確保預期導電軌與第一接 觸構件22之間的接觸的位置。槽28進一步連接到插入槽30,該插入槽能夠可替換地由 狹槽形成且用于將第二接觸構件25引入殼體中。圖4中可見的結構以鏡像對稱的方式被 相應地形成在殼體壁2中。對此將參照以下描述。在所示實施例中,殼體具有基本L形的形式,在優選實施例中,特別是如果第 一接觸構件不具有彎曲部分23而是具有柔性連接纜線,則可以省卻由附圖標記13表示的 容納支柱。 圖5至7示出第二接觸構件25的優選實施例。圖5示出第二接觸構件25插入 殼體1的一部分中,第二接觸構件25被插入在殼體1中的能從圖2的圖示中看到的位置 以接觸導電軌16。為了更加清楚,導電軌16未在圖5中示出。根據圖5至7,第二接 觸構件25具有容納殼體32,容納殼體32包括塑性材料或另一絕緣材料,且觸頭25a插 入容納殼體32中。根據圖5至7,容納殼體32被提供有止動裝置,該止動裝置在所示 實施例中由兩個支腳34a、34b形成且優選從容納殼體32垂直向上突出。圖5示出第二 接觸構件25在相對于殼體明確接合之前的狀態,也就是說,支腳34a在優選采用開口形 式的止動凹槽36a的下面,圖5中的支腳34a朝上穿過該開口,在此之后,支腳34a相對 于殼體接合,且在該位置第二接觸構件25相對于殼體1緊固。另一支腳34b與止動凹槽 36a也是如此。優選采用開口形式的止動凹槽36a、36b被例示在圖1中,與圖2和5所 示的位置相關。然而,對于出于清楚起見未被詳細示出的其他三個位置,對應的止動凹槽在上殼體壁4中。構成止動凹槽36a、36b的孔道或開口以相互間隔被提供在上殼體壁 4中,所述間隔對應于支腳34a、34b的間隔。在一優選實施例中,進一步可以在背向支 腳34a、34b的側面提供支腳部分38a、38b,其比支腳34a、34b短且被提供有基本上對應 于第一接觸構件22的寬度的相互間隔,以使支腳部分38a、38b用作相對于第一接觸構件 22的引導部,根據優選實施例,第一接觸構件22被保持為肋的延續,該肋位于上殼體壁 4的與上殼體壁分隔開的下側。由此確保在第二接觸構件25被引入殼體1之后該第二接 觸構件25可以沿第一接觸構件22移位,以被定位在對應于導電軌之一的接觸的位置,在 此之后,第二接觸構件25利用槽部29a至29d被固定在適當位置,從而例如根據圖5, 第二接觸構件25相對于第一接觸構件22垂直向上移位,直到支腳34a、34b被引入優選 采用開口形式的對應的止動凹槽36a、36b中。支腳34a、34b端部的齒狀結構確保支腳 34a、34b相對于上殼體壁4接合。在根據圖6的優選實施例中,容納殼體32在其上側和下側提供有開口 40a、 40b,這可由圖6和7清楚地看到。觸頭25a的接觸部分42a、42b穿過開口 40a、40b延 伸出容納殼體32,由此確保相對于第一接觸構件22和相關的導電軌16至20的接觸。如 果必要的話,接觸部分42a、42b被優選采用螺旋彈簧26形式的彈性裝置驅使分開,由此 有必要確保接觸部分42a、42b稍微延伸超過容納殼體32,以確保上述電接觸。由圖5至7明顯的是,盡管觸頭25a為基本U形,但接觸部分42a、42b從該U 形結構彎曲或凸出,且彼此之間具有的間隔比觸頭25a的端部25b、25c之間的間隔大。 因此,觸頭25a在被插入容納殼體32之后緊固地保持在容納殼體32內部。構造在容納殼體32上并優選從容納殼體32垂直向下突出的把手43用于啟動第 二接觸構件2 5并允許第二接觸構件25沿第一接觸構件32的移位或抓握。在所示實施例中由薄片(web) 44a形成的引導裝置44被提供在第二接觸構件25 的外表面上,薄片44a被切割為舌狀形式且在其上形成有伸出部44b。薄片44a被裝配到 容納殼體32且由于U形狹槽而被構造為柔性的。優選采用半球形式的伸出部44b位于薄 片44a的端部。容納殼體32的在圖7中不可見的相對側具有相同的布置。與引導裝置44互補的部分由引導凹槽28形成,引導裝置44和引導凹槽28對應 于彼此。根據第二接觸構件25的預期位置,引導裝置44沿槽28移位并被引入槽部29a 至29d之一。因此,槽部29a至29d可形成半球形凹槽,以采用接合形式容納半球形伸 出部44b。該結構使第二接觸構件25能夠在被引入殼體內部之后移動至其操作位置,這 借助于插入槽30、通過引導裝置44被一對插入槽30移位至槽28中而實現。之后,第二 接觸構件25沿槽28移位,然后從而經過槽部29a至29d之一移位到端部位置,其中支腳 34a、34b經過止動凹槽36a、36b移位。槽28在兩個側壁2、3的內表面彼此相對,因此 插入槽30亦是如此。在本發明的改進實施例中,提供引導裝置44在容納殼體32的兩側被選擇為具 有不同尺寸;相應地,形成在兩個殼體壁2、3中的插入槽30和槽28被構造為不同的尺 寸,以防止第二接觸構件以不恰當的對準被插入。在殼體1被提供之后,執行第二接觸構件25的引入,即第二接觸構件25在由插 入槽30確定的預定位置被壓入殼體,在此之后,引導裝置44可沿殼體1的側壁2、3中的 相互平行的槽28滑動,以將第二接觸構件25沿槽28移位到第二接觸構件25以上述方式接合的位置,從而通過沿朝向上殼體壁4的方向移位第二接觸構件25直到兩個支腳34a、 34b被移位和接合在相關的止動凹槽36a、36b中而接觸導電軌16至20之一。在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中,鎖定裝置46可移位地布置在殼體1中。鎖定裝置46 優選被提供為可在引導部47中調節,該引導部47垂直于殼體1的縱向軸線延伸(圖3和 圖4)并優選布置在殼體1的一端,由圖3和圖4可見。在殼體1已被定位在導電軌16至 20上之后,通過圖3和圖4中的鎖定裝置46被移位得遠至其端部移動為鄰接抵靠導電軌 20的側向邊緣,殼體1被向下移位,在此之后,由于各個支腳8至11和8’至11’以非 有效方式接合在導電軌下面且局部環繞導電軌,因此殼體1被鎖定而不會相對于導電軌 16至20移位。如圖2所示,支腳8至11、8’至11,的數量不必等于導電軌的數量。對于操作者,優選采用開口形式的止動凹槽36a、36b同時用作第二接觸構件插 入殼體所在位置的指示器。支腳34a、34b相對于上殼體壁4的鎖定接合通過支腳34a、34b的端部的齒狀結 構確保。為了將第二接觸構件25移動離開曾經插入的位置,如果希望移除第二接觸構 件或將第二接觸構件沿殼體1移位到另一位置,可以借助于螺絲刀或其他工具執行支腳 34a、34b的解鎖。由圖1可見,根據一優選實施例,在殼體側壁2、3的外表面提供聯結裝置48、 49,以能夠組裝多個這種一柱式適配器從而形成適配器模塊,其作為共用組例如包括五 個獨立的適配器,以接觸包括五個導電軌的集電軌系統,這例如由圖2和3可見。在根據 圖1的實施例中,聯結裝置48、49包括例如可包含鎖定齒機構的開口。在該實施例中, 相鄰適配器的相對的聯結裝置被形成為具有齒狀伸出部,聯結裝置通??梢跃哂胁煌?已知的結構。支腳8至11或8’至11’的長度根據導電軌的構造配置,導電軌可根據 圖2和3被構造為豎立或水平的。殼體1優選形成為一體式,并包含采用軌道形式的第一接觸構件22。這種適 配器模塊可被定位 在帶有至少三個、四個或五個柱的軌道系統上,在操作位置支腳8至 11、8,至11’接合在導電軌后面。在所示實施例中,接觸構件25在被引入殼體1之后 可沿第一接觸構件22并因而沿殼體1的縱向軸線移位,直到其被向上壓入處于圖1至3 中的預定位置處的確定操作位置。根據導電軌的數量,在預定操作位置用作第二接觸構 件25的止動凹槽的對應數量的成對開口 36a、36b被構造在殼體1的上壁4中。在另一優選實施例中,在由支柱14形成的前側提供有觀察孔51,通過該觀察孔 可以觀察殼體內部,由此可以看到第二接觸構件所在的位置。本發明優選提供一柱式適配器,其中第二接觸構件25可易于移位到所提供的預 期操作位置。重置第二接觸構件25優選僅借助于工具實現。為了改進第二接觸構件25 的位置的可見性,殼體1可被提供有指示器,該指示器允許觀察者經由觀察孔51觀看已 被接觸的那個導電軌。在所示實施例中,形成在容納殼體32中的開口 40a、40b根據圖5優選被提供為 沿豎直方向對準,使得U形觸頭42的接觸部分42a、42b相互對稱地被提供。在殼體的側壁2、3的內表面上的插入槽30根據圖1背離各個槽28延伸,并分 別延伸到側壁2、3的下部邊緣。槽28沿殼體1的縱向軸線的方向延伸超過一長度,該 長度對應于第二接觸構件25的定位位置。
由以上描述明顯可知,第二接觸構件25的容納殼體32具有兩個彼此相對的側壁,引導設備44被分別提供在其上。圖8為根據圖1的本發明的適配器的優選實施例的圖示,但為剖視圖的形式。與 先前附圖中相同的部件由相同的附圖標記表示。在根據圖8的實施例中,延伸部60被裝配到支腳9、9’,延伸部60的形狀優選 為鼻狀且被提供在支腳9或9’的距殼體1對應于導電軌16厚度的距離的位置。延伸部 60也可由在支腳9或9’處豎直延伸的肋或類似物形成。由圖1和8可見,隔離壁Ia被另外地提供在殼體1上,其優選為殼體1的一部分 且從殼體1豎直向下延伸,從而在操作狀態沒有從隔離壁的側面到導電軌的通路。在朝 內側,隔離壁Ia被提供有延伸部61,延伸部61根據圖8為鼻狀形式或在隔離壁Ia上豎 直延伸的肋形式,且與延伸部60 —致地具有距殼體1基本對應于導電軌20厚度的間隔。所述類型的適配器大體上由三個適配器加上用于N導體(N conductor)的適配器 的組合構成,也就是說,使用包括總共四個獨立的適配器的模塊。出于測量目的,形成 模塊的適配器必須經常與導電軌16、17等分離。為了防止相對于適配器上的設備的線路 或連接不得不被移除,操作者將四柱式模塊向上推動,也就是說,水平于圖8的左側, 通過導電軌16、17等移動而脫離與施加夾持功能的支腳的接合。包括適配器的模塊移動 到所謂的停止位置,使得各個接觸構件25相對于導電軌被保持為使相關導電軌與接觸構 件25之間不可能產生電流的距離。在這種停止位置,延伸部60、61分別接合在相關的 導電軌16或20下面,因而整個殼體不會由于疏忽而從導電軌16至20完全地升高,而是 保持在停止位置。延伸部60、61的提供不限于支腳9或9’和隔離壁la,相反延伸部可被另外地 提供或可替換地在支腳10或10,、11或11,上的對應位置。示于圖9的剖面圖中的適配器的另一實施例優選為用于N導體的適配器。在該 實施例中,圖9所示的適配器被提供有固定的接觸構件63,其在操作狀態接觸相關的N 導體??商鎿Q地,適配器可根據圖1至8被構造為具有可調節接觸構件25。顯著方面 在于根據優選實施例,用于N導體的適配器被提供有止動裝置64,其相對于殼體1的 縱向軸線橫向可調節且在包括根據圖8的各個適配器的模塊占據停止位置時能夠在圖9中
“向下”移位,以移動為例如側向相對于導電軌20鄰接,由此防止殼體1沿殼體1’的 縱向移位離開所述停止位置。在根據圖9的實施例中,止動裝置64包括銷,其可在相對 于殼體軸線橫向延伸的引導部65內部移位,到達相關導電軌20的至少一部分根據圖9被 側向接合的程度。在止動裝置64被移回得遠至導電軌20被釋放之后,圖1中的殼體1 可在整個導電軌上被推到右側,即“向下”。關于術語“上”和“下”,應該注意到殼體1典型地位于導電軌上,導電軌在 豎直平面內延伸以沿與圖1至9相反的順時針方向旋轉90度。導電軌典型地被提供為豎 直布置在柜或類似物中。這意味著獨立的或組裝為模塊的適配器從上面定位在導電軌上 且向下移位以與支腳9、9’等接合。關于根據圖9的實施例,應該注意到,具有相關引導部65的止動裝置64也可被 提供到圖1至8所示的模塊中,因此不必僅被提供在根據圖9的用于N導體的適配器中。優選由銷形成的止動裝置64優選利用螺絲刀移位離開緊固位置(示于圖9中),由于螺絲刀通過開口 66被插入在隔離壁Ia上方并接合在止動裝置64的頭部64a下面。 如果希望的話,這種止動裝置64也可被提供給根據圖1至7的適配器。為了將優選包括多個適配器的模塊緊固地固定或保持在操作位置,被提供在適 配器上的所有鎖定裝置46優選朝導電軌的方向被致動或擠壓,同時根據圖9的止動裝置 64在適配器的操作位置保持不操作。附圖標記列表1 殼體2、3殼體側壁4上殼體壁5、6 軌道8、9、10、11 支腳8,、9,、10,、11,支腳13容納支柱14 側壁15安裝設備16、17、18、19、20 導電軌22第一接觸構件23彎曲部分25第二接觸構件25a 觸頭26螺旋彈簧28槽一引導凹槽29a、29b、29c、29d 槽部30插入槽32容納殼體34a、34b支腳一止動裝置36a、36b 止動凹槽(開口)38a> 3劭支腳部分40a、40b 孔道42a、42b 接觸部分43 把手44引導裝置44a 薄片44b伸出部46鎖定裝置47引導部48、49聯結裝置51觀察孔道Li、L2、L3、N、PE 導體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容納電氣安裝設備并用于固定到導電軌系統的適配器,包括殼體(1), 該殼體由塑性材料制成并包括上殼體壁G),用于裝設電氣安裝設備(15)的裝置(5,6) 被提供在該上殼體壁(4)上;支腳(8-11,8,-11’),用于通過抓握固定到所述導電軌 系統;第一接觸構件(22),用于連接所述電氣安裝設備(15),該第一接觸構件02)至少 基本在所述殼體(1)內延伸;以及第二接觸構件0幻,該第二接觸構件電連接到所述第 一接觸構件02),用于接觸導電軌系統的導電軌(16-22)中相應的一個;其特征在于, 該殼體(1)包括引導凹槽08),所述第二接觸構件0 被提供為能沿所述殼體(1)內的 所述凹槽移位;所述第二接觸構件0 包括引導單元G4)和止動單元(34a,34b);并 且止動凹槽(3 ,36b)被提供在所述殼體(1)的預定止動位置,所述第二接觸構件05) 的所述止動單元(34a,34b)能夠與該止動凹槽形成接合。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適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觸構件0 包括接觸 軌,該接觸軌在所述殼體(1)中且在所述上殼體壁(4)下面延伸,并被提供有連接裝置 (23)。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適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觸構件0 包括容 納殼體(32),所述引導單元04)形成在該容納殼體(32)上,并且每個引導凹槽08)被 提供在所述殼體(1)的側壁0,幻的內表面上,所述第二接觸構件(2 能夠利用所述引 導裝置G4)沿所述內表面移位。
4.根據權利要求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適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觸構件05) 的所述容納殼體(32)包括至少兩個孔道GOa,40b),并且所述第二接觸構件05)的觸頭 (25a)的接觸部分G&,42b)被布置在所述容納殼體(32)中并至少部分地伸出所述容納 殼體(32)。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適配器,其特征在于,每個引導凹槽08)被形成為沿所述 殼體的所述側壁0,幻的所述內表面延伸的槽,并且槽部( - )被提供在對應于所 述第二接觸構件的所述止動位置的部位處并橫向延伸到所述引導凹槽08),所述容納殼 體(3 的所述引導裝置G4)能夠滑動到該引導凹槽中,以將所述第二接觸構件定位在預 定操作位置。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適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導單元G4)形成在所述容納 殼體(32)的側壁(32a)上。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適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納殼體(3 的一側上的所述 引導單元G4)與所述容納殼體(32)的另一側上的所述引導單元G4)不同地形成。
8.根據權利要求1至7中任一項所述的適配器,其特征在于,從所述容納殼體(32) 延伸的把手G3)被提供在該容納殼體(32)上。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適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觸構件0 的所述止動 單元(34a,34b)由從所述容納殼體(32)突出的至少一對支腳(34a,34b)形成,并且所 述殼體(1)中的所述止動凹槽(3 ,36a)由所述上殼體壁⑷中的開口(14)形成。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適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觸構件05)的所述引導 單元G4)由被裁剪出的柔性薄片(44a)形成,并且伸出部形成在每個薄片(44a) 上。
11.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適配器,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止動單元(34a,34b)的所述支腳在其端部上提供有止動齒。
12.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適配器,其特征在于,肋形成在所述殼體(1)的所述上壁 (4)的下表面上,以將所述第一接觸構件0 與所述上壁(4)分離。
13.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適配器,其特征在于,相互分離的支腳部分(38a,38b)被 提供在所述容納殼體(32)上,所述相互分離的支腳部分(38a,38b)之間的間隔大于所述 第一接觸構件02)的寬度,并且所述支腳部分(38a,38b)被提供用于相對于所述第一接 觸構件引導所述第二接觸構件05)。
1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適配器,其特征在于,由槽08)形成的每個引導凹槽各自 包括用于將所述第二接觸構件0 插入所述殼體(1)中的插入槽(30)。
1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適配器,其特征在于,用于連接到另外的適配器的聯結裝 置被提供在所述殼體(1)的所述側壁0,幻上。
1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適配器,其特征在于,鎖定裝置G6)被提供為能在所述殼 體(1)中的引導部G7)中移位,以相對于所述導電軌系統鎖定所述殼體(1)。
1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適配器,其特征在于,延伸部(60,61)被提供在至少一些 所述支腳(8-11,8,-11’ )上,并被放置在距所述殼體(1)近似對應于相關所述導電軌 (16-20)的厚度的距離處。
18.根據權利要求17所述的適配器,其特征在于,距所述殼體(1)近似對應于相關 所述導電軌(16-20)的厚度的距離處的所述延伸部(61)形成在所述殼體(1)的外壁(Ia) 上,
19.根據權利要求17所述的適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60,61)由垂直于所 述殼體(1)的縱向軸線延伸的肋形成。
2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適配器,其特征在于,止動裝置(64,66)被提供,在 所述適配器處于空置位置時,該止動裝置(64,66)致使所述適配器相對于所述導電軌 (16-20)中的至少一個導電軌鎖定。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容納電氣安裝設備并用于固定到導電軌系統的適配器,包括殼體,該殼體由塑性材料制成并包括上殼體壁,用于裝設電氣安裝設備的裝置被提供在該上殼體壁上;支腳,用于通過抓握固定到所述導電軌系統;第一接觸構件,用于連接所述電氣安裝設備,該第一接觸構件至少基本在所述殼體內延伸;以及第二接觸構件,該第二接觸構件電連接到所述第一接觸構件,用于接觸一導電軌系統的導電軌中相應的一個;其特征在于,該殼體包括引導凹槽,所述第二接觸構件被提供為能沿所述殼體內的所述凹槽移位;所述第二接觸構件包括引導裝置和止動裝置;并且止動凹槽被提供在所述殼體的預定止動位置,所述第二接觸構件的所述止動裝置能夠與該止動凹槽形成接合。
文檔編號H01R13/629GK102025112SQ20101028174
公開日2011年4月20日 申請日期2010年9月13日 優先權日2009年9月14日
發明者阿歷克斯·巴特納 申請人:沃納電工系統兩合股份有限公司